微软又一次站上了风口浪尖。这次引发争议的,是一款名为 UCPD.sys 的系统组件。按微软说法股票网上配资,它是“用户选择保护驱动”,用于防止恶意软件随意修改默认浏览器或文件打开方式。但技术圈扒了一圈后发现,它的“保护”功能远不止如此。
UCPD.sys 会在系统注册表深层写入加密数据,监控注册表项目变化,一旦满足特定条件,比如系统更新或重启,就会触发解密逻辑,动态释放一个未知的可执行程序。用通俗点的话讲:它像一个“安静潜伏”的木马,悄悄把程序藏在注册表里,时机一到就跑出来执行操作。
而更令人警觉的是,这个机制只在中国地区强制开启。技术检测发现,UCPD.sys 会先判断系统区域,只要是中国大陆、香港、澳门或台湾,就默认激活数据收集机制;而欧美地区的系统则完全不会触发这套流程。
2024年3月,微软还曾在欧盟因《数字市场法》推出“公平模式”,允许用户自由选择浏览器、不再强推Edge;但对中国用户,却是另一副面孔。这种“双标”,早已突破了“提升体验”的范畴。
“护航”微软自家生态?国产软件被系统性打压
UCPD.sys 的影响远不止“默认设置被强改”这么简单。它背后所体现的,是微软对国产软件生态的系统性限制。
目前已知,像 360、腾讯、WPS、搜狗、2345、联想工具 等常见国产软件,都在其“干预名单”之列。这些软件的正常运行,时常被其“保护机制”干扰。比如安全软件无法拦截注册表被恶意修改、下载软件被强制跳转到Edge、图片查看器关联失效等问题屡见不鲜。
看似是“保护默认设置”,实则是微软在用底层权限为自家产品“开绿灯”,变相封堵竞争对手。
更严重的是安全问题。2022至2023年,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到,美国情报机构利用微软Exchange系统漏洞,对我国军工、航天、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动了大量攻击,造成敏感数据外泄。而如今国产安全软件本可防范 UCPD.sys 类行为,却反被系统屏蔽——这无疑是拆除了用户最后的“安全防线”。
对深度依赖Windows的中国软件厂商来说,这种背刺式操作,不只是商业打压,更是技术生态的封闭与锁死。
技术霸权绑架选择权,谁来守住用户隐私底线?
微软的操作,不仅发生在中国市场。近年它在全球范围内的“强推行为”也频频惹怒用户。
例如,在 Windows 系统中强行推广 Edge 浏览器:修改用户下载页面、弹窗干扰、系统更新后自动恢复为默认、甚至强制固定到桌面。2025年7月,Opera 浏览器已向巴西监管部门正式投诉微软的“反竞争行为”。
除了浏览器,还有更隐秘的隐私风险。Windows 11 默认启用的 Recall 功能,会自动记录屏幕截图,可能捕捉到用户的密码、账户信息等敏感数据。而用户既无法确认数据是否上传,也没有关闭入口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有报道称,以色列情报部门曾利用微软 Azure 云平台监听百万级电话数据。本该守护数据安全的系统,反倒成了跨境监控的工具。
这些操作的共同点只有一个:用户失去了对自己设备的掌控权。
微软借助系统底层权限,把“用户选择”变成了“系统设定”。在数字主权、个人隐私和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的多重层面,这都不是一家科技公司该有的姿态。
写在最后:
技术本应赋权,不该剥夺。一个组件、一个设置,背后可能牵动的是亿万用户的自由选择与信息安全。
微软,是时候把“选择权”还给用户了。
让设置选项可见、风险功能可关、第三方软件能正常运行,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科技公司应有的底线。守住用户的选择权股票网上配资,才是真正守住了隐私、安全与信任。
线上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